(一)织物简介 家用编织机是一种纬编针织机械,它的织物是通过织针由一根连续不断的纱线纬向编结串联的线圈而形成。 所谓线圈是一根空间曲线,如图1-12所示,线圈是由0、1、2、3、4、6、组成,它是针织物的结构单元,是针织物的标志。图中2、3、4、部分是线圈的上弧,1、2、及4、5、部分是线圈的圈柱,5、6、7部分是线圈下弧(延展弧)。上弧亦称针编弧,下弧亦称沉降弧。两个相邻的线圈是由沉降弧连结起来的。 针织物有正面与反面之分,线圈圈柱处于线圈弧前面的一面称为织物正面,线圈弧覆盖于线圈圈柱之上的一面则为反面。
|
|
|
图1-12 纬编平针织物的结构 |
图1-13 纬编平针织物的正面图 |
图1-14 纬编平针织物的反面图 |
线圈弧或线圈圈柱集中分布在同一面的织物称为单面织物;分布在两面的织物称为双面织物。单针床机器上只能编织单面织物。单面织物的两面有正面与反面之分如图1-13、1-14。在双针床机器上除了能编织单面织物外还可编织双面织物。织物如图1-15。 纬编针织物在结构组织方面种类很多,一般可归纳为原组织、变化组织和花色组织三类。原组织是所有针织物的基础,如纬平针织物、罗纹编织物。变化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组织复合而成,即在一个原组织的相邻线圈纵向间,配置着一个或者几个原组织,以改变原组织的结构与性能。原组织与变化组织又可称为基本组织。花色组织是以上述组织为基础而派生出来的,它是利用线圈结构的改变,或者另外编入一些色线,辅助线,以形成具有明显花色效应和不同特性的花色织物。人们根据两种组织不同的性质图1-15 罗纹编织物的结构 和特点,把它们广泛用于家用编织机生产的内外毛衣 制品中。 (二)成圈原理 家用编织机成圈原理主要是由推动机头在针床上滑动,机头上的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槽中作前后运动,织针上的旧线圈在针杆上移动,而新纱线在针杆移动下进入针钩,旧线圈迫使针舌关闭,最后套过新纱、新线形成新线圈,这样周而复始地将线圈串联。 图1-16为家用编织机织物的形成过程。图中(1)表示旧线圈退到针舌后的针杆上,织针上垫上新的纱线。然后,由于织针的移动,垫上的新线进入针钩,并如图中(2)所示。在针杆的移动下,旧线圈向针钩移动,迫使针舌关闭针钩。图中(3)为由于针舌关闭了针钩旧线圈得以越过针钩,从新线圈脱下,这样便形成了封闭的线圈。至第二次成圈时,新线圈作为旧线圈,成圈过程反复进行。
纱线在编织机上成圈过程中与其它针织机械一样,与织针、沉降片(或沉降柱)等的磨擦较大,脱圈、成圈后亦有较大的弯曲,因此,上机的编织纱线应具有比较柔软和容易弯曲的性能。为提高编织纱线的柔软性,编织时纱线可通过上蜡处理,使其具有光滑的表面,增加润滑,改善耐磨性和编织性能。 (三)成圈过程分析 家用编织机成圈过程可分为:退圈、垫纱、钩纱、闭口、套圈、连结、脱圈、弯纱、成圈、牵拉等十个阶段。在成圈过程中各阶段是有机联系的,各个阶段既独立,但又有联系。如弯纱阶段就与连结、脱圈、成圈阶段一起进行。编织机成圈过程以顺序式编结法进行。 1.退圈 为了编织新的线圈横行,旧线必须从针钩中移到针杆上,为垫放新的纱线作好准备当推动机头时,在机头三角的作用下,织针向前移动,旧线圈由于牵拉力的作用,由针钩移向针舌,并启开针舌处于针舌后的针杆上,这一过程称为退圈,图1-17。 2.垫纱 当织针完成退圈后,开始后退,在导纱器的配合下,将新线引置于针舌上,这一过程称为垫线,图1-18。
|
|
图1-17 退图 |
图1-18 垫纱 |
3.钩纱 织针继续后退,新的纱线将逐渐移到针钩下,旧线圈也因针杆的移动而向前移动,完成钩纱(或带纱),这一过程称为钩纱,图1-19。 4.闭口 织针在弯纱三角的作用下继续后退,旧线圈向针钩方向移动,迫使针舌绕轴心回转而关闭针钩,这一过程称为闭口,图1-20。 5.套圈 针舌关闭针钩后,由于弯纱三角的作用,织针再后退,使旧线圈套到关闭的针舌上,并沿着关闭了的针舌移动,这一过程称为套圈,图1-21。 6.连结 织针继续后退,旧线圈从关闭的针舌上开始滑下,并与针钩内的新纱接触,完成新纱与旧线圈的连接,这一过程称为连结,图1-22。
|
|
|
图1-19 钩纱 |
图1-20 闭口 |
图1-21 套圈 |
7.脱圈 脱圈阶段,即织针进一步后退,旧线圈从织针针头上落下来,套在新垫的纱线上,称为脱圈,图1-23。 8.弯纱 从旧线圈接触新垫纱线(连结)开始,新线被针钩所弯曲,直至脱圈,形成一只新线圈。弯纱过程是伴随在连结、脱圈和成圈过程中进行的。 9.成圈 旧线圈从织针上脱出后,由于织针继续后退,新线穿过旧线圈则形成新的线圈,这一过程称为成圈,图1-24。
|
|
|
图1-22 连结 |
图1-23 脱圈 |
图1-24 成圈 |
10.牵拉 为了使成圈后的线圈得以张紧,不致脱出针钩,以便进行下一横行的编织成圈工作必须将旧线圈拉向针背,以免当织针前进时旧线圈又重新套在针钩上,这一过程称为牵拉。 成圈过程周期至此结束,以后开始反复循环,形成各种成片织物。 图1-25为编织机织针成圈过程。推动机头,由于导向三角与起针三角的作用,织针从“1”前进到“5”,完成退圈,使旧线圈从针钩移至针杆。织针至5后由于尼龙导条侧面的作用,不能再前进,从5到11织针不运动,到12后,又由于尼龙导条凸台的作用织针开始后退,在12-13之间垫上新纱。由于顶针三角的作用织针继续后退,处于针杆上的旧线圈移至针舌后,新垫纱线逐移到针钩下,完成钩纱,并开始将针口封闭。由于顶针三角作用织针后退,退至14的位置,旧线圈从针杆移至能套到关闭的针舌上,进行套圈。由于弯纱三角的作用,推动织针继续后退,针钩拉下新垫纱线与旧线圈相接触完成连结。织针到15至16,新线圈拉过旧线圈完成脱圈与成圈,形成一只新的线圈。在进行连结、脱圈、成圈时新线圈同时完成了弯纱。以后织针再后退,旧线圈拉向针背,完成牵拉,图中16、17机针的位置。 图1-25 编织机织针成圈过程 (四)双针床成圈过程分析 双针床编织机的成圈过程同样可分为十个阶段,在成圈过程中各个阶段既是独立的,又是紧密联系的。在成圈时两个针床上的针是一个针床上的针接在另一个针床上的后面顺序进行,同是两个针床上的针都是导纱器直接供给成圈的纱线,各自完成成圈的各个阶段的工作而进行编结的。因此,双针床的成圈过程是顺序式编结法进行的。 图1-26为双针床顺序式编结法的成圈过程,图中织针1、2、3、4、5、和织针1'、2'、3'、4'、5'分别装置在主、副机两个针床上,织针1和1'进行退圈和垫纱,织针2和2'进行钩纱、闭口和套圈,织针3和3'进行连结,4和4'进行脱圈、弯纱、成圈和牵拉,而织针5和5'重新处于起始位置,完成一个成圈过程 图1-26 双针床成圈过程 |